新闻资讯

“囤健康”為何成為年輕人剛需

“‘雙11’,我的購物‘戰場’在健康領域。”正在讀大三的何青買了U形枕、筋膜槍、滴眼液、暖宮貼、足浴包、黑芝麻……

“‘雙11’,我的購物‘戰場’在健康領域。”正在讀大三的何青買了U形枕、筋膜槍、滴眼液、暖宮貼、足浴包、黑芝麻……

為何“囤”大量養生産品?何青説:“平時學習壓力大,頸椎和眼睛都明顯發酸。有一次去看醫生,他建議我日常注意保暖,所以就等著“雙11”大促解決問題了。”

今年的“雙11”,健康消費需求依然強勁。據了解,以家庭為場景的健康消費呈現兩大趨勢,第一是居家健康管理趨勢明顯,人們開始購買家用呼吸機、霧化器和洗鼻器等醫療器械,在自家構建“小診室”;第二是“囤健康”的趨勢顯著,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填充”藥箱,家庭常用藥、慢病藥品儲備充足,帶來滿滿的健康安全感。

一項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擔心身體出現“不適”。數據顯示,年輕人最常見的身體問題集中在眼部,超過56%的受訪年輕人有近視、幹眼症等眼部問題,此外,還有35.08%的受訪年輕人被失眠困擾,32.96%的受訪年輕人有脫發問題。

像何青一樣趁“雙11”大促“囤健康”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這也使得各電商平臺開始用各式各樣的大促方式吸引年輕消費者。記者梳理電商網站發現,關于面膜、魚油等多個健康消費品類的廠商,都傾向于將産品降價的“直給式”優惠;體檢機構、牙醫診所、醫美機構等垂直類服務供應商,更依賴于推出各種組合式服務套餐;對于電商平臺來説,則以健康清單、器械指南等方式進行推送,用組合打包購買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

面對五花八門的行銷方式,消費者選擇付費的動力依然是“品質”和“價格”,做足功課才會下單。

“很多保健産品一直放在購物車裏,平時舍不得花錢買,只能趁著大促來買了。”生活在廣州的王喜在充分研究了跨店滿減、紅包和優惠券後,終于決定為自己購買一把按摩椅,“用了一個多月在網上查攻略和指南,最終才鎖定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從養生茶、筋膜槍、艾灸儀等保健産品到健康套餐、體檢套餐……年輕人對醫療保健的定義早已不再是“保健治病”“預防為主”,而是打上了“改善狀態”“追求美麗”等標簽。

對于20歲的在校大學生戴琴來説,為了保持體重,健康輕食已經成為購物車裏的常客。這次“雙11”大促,戴琴關注到了某社交平臺上“爆火”的全餐代餐服務,看到眾多網絡博主推薦,她決定“跟風”。

戴琴介紹,全餐代餐服務是一項提供給消費者的健康飲食解決方案,用戶下單後,品牌會引導用戶添加企業微信導購,同時也會為用戶配備專業顧問解答身材管理相關疑問。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以解決健康問題為導向的基礎上注重外在顏值和身材管理,在社交媒體上出現了諸如“智商稅”“安全性”“個體差異太大”的爭議。

“不論行銷手段多花哨,終究抵不過安全性。”對于愛美的職場達人周芝依來説,新服務模式的産生固然有吸引力,但她認為不應只關注産品的行銷,還要充分考慮服務的專業性和可信度。

周芝依原本計劃購買一些醫美産品,經過比較和考量,她在朋友的推薦下通過電商平臺購買了某醫院的醫美套餐,“考慮到醫院更加有保障,所以我更加傾向于選擇正規醫院進行醫療保健”。

“健康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副好身體,更是積極生活的底氣和動力。”周芝依説。

Copyright©2019 AFASY International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